作者简介
程继贤
谈及撰写《临床诊断方法学》的初衷,藏在他 37 年临床经历的细节里。在急诊科工作时,他见过太多因诊断偏差而延误治疗的病例;在带教年轻医生时,他发现许多新人常陷入 "症状混淆"" 逻辑混乱 " 的困境。这些经历让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诊断逻辑、避坑技巧整理成册,帮更多人少走弯路。 他在书中毫不避讳地剖析了十几种常见误诊原因,分享 "关键性差异诊断法" 等实用工具,甚至穿插自己亲历的诊疗故事。他带着 "过来人" 的真诚,将 "血泪经验" 转化为警示与指引。 就像他在临床中始终践行的那样,著书也是一种 "传承"—— 把 37 年摸爬滚打攒下的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每一位需要的读者。从手术台到书桌,程继贤用《临床诊断方法学》完成了一次特殊的 "诊疗":诊治诊断思维的困惑,守护医疗实践的初心。
内容简介1
这不是一本“工具书”,而是医生的“诊断工具箱”
提到 "方法学",很多人会想到枯燥的理论和复杂的公式,但《临床诊断方法学》完全不一样。它更像一个装满 "实用工具" 的箱子,每个工具都能解决实际问题。
工具 1:"病因→病理→症状" 的因果链条图 程医生在书里提出一个超实用的假说:所有疾病都遵循 "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 的因果链条。就像侦探顺着 "犯罪痕迹→作案过程→嫌疑人" 的线索找真相,医生也能顺着这个链条,从患者的症状反推病因。
工具 2:"关键性差异诊断法",告别 "大海捞针" 很多医生最怕遇到 "相似症状" 的疾病,比如肺炎和肺结核都咳嗽,胰腺炎和胆囊炎都腹痛。这本书里的 "关键性差异诊断法",就像给医生一副 "放大镜",帮你找到疾病间的 "关键不同"。
工具 3:"误诊原因清单",提前避开 "坑" 谁没担心过误诊?程医生在书里毫不避讳地剖析了十几种常见误诊原因,比如 "只看症状不看病史"" 忽略患者的基础疾病 ""经验主义代替逻辑推理"。更贴心的是,每种原因都配了 "避坑指南"。
内容简介2
普通人也能读,帮你做“清醒的健康守护者”
可能有人会问:"我不是医生,这本书跟我有关系吗?" 还真有关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家人的 "健康第一责任人",而这本书里的逻辑方法,能帮你在就医时更 "懂行",避免因信息差耽误事。
场景 1:家人突发不适,你能准确 "说清病情" 家里老人突然头晕,你是只会说 "他不舒服",还是能说清 "头晕是天旋地转还是昏沉?有没有伴随恶心、肢体麻木?平时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本书里教的 "症状观察法",能帮你捕捉关键细节,给医生提供有用信息,避免因描述模糊导致诊断偏差。
场景 2:拿到检查报告,你能看懂 "重点信息" 体检报告上的 "甲状腺结节"" 乳腺增生 ",到底用不用慌?这本书里讲的" 病理改变与症状的关系 ",能帮你理解" 哪些指标代表良性,哪些需要进一步检查 "。比如甲状腺结节如果边界清晰、没有血流信号,大概率是良性;如果边界模糊、有钙化,就要多留意。不用再对着报告焦虑,也不用被网上的错误信息误导。
出版信息
作 者:程继贤
书 名:《临床诊断方法学》
出 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书 号:978-7-90057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