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者简介:李二红
她的笔就像一台真诚的摄像机
李二红,女,汉族,1983年11月出生,研究生学历,从事语言教学工作二十余年,2017年作为国家公派教师赴美教汉语。在美国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在当地小学开设了中国葫芦丝表演班和太极扇表演班,带领学员参加过美国第六届亚洲艺术节、巴尔博亚公园华人新年庆祝等活动;还组织了圣地亚哥华人华侨艺术家书画展,让当地民众了解中国书画艺术;2019年底,武汉爆发新冠疫情期间,通过当地华人团体向武汉捐款并且在当地小学组织师生声援武汉签名活动等。
李二红老师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营造的 “美好滤镜”,她的笔就像一台真诚的摄像机。她不是来美国‘镀金’的,只是带着一颗想看看世界的心,在这里当老师、找房子、考驾照,把日子过成自己熟悉的样子。
这份淳朴让《美洲杂记》比很多 “旅行攻略” 更动人 —— 它让我们看到,异国生活不是朋友圈里的精致摆拍,而是 “兵荒马乱” 的适应,也是 “柳暗花明” 的惊喜。
02
生活启迪
“文化差异”不是壁垒,是互相靠近的契机
很多人害怕去陌生的国家,总担心 “听不懂、融不进”,但李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真诚才是最好的 “翻译器”。
她刚到美国时,房东梅丽莎一家特意为她准备中国菜,却忘了她不吃辣;她为了感谢房东,硬着头皮做西红柿炒鸡蛋,结果发现美国小朋友居然爱吃得连汤汁都不剩。书里还有个细节让我印象很深:中秋节时,她在孔院组织晚会,美国小朋友穿着中式旗袍表演算盘,梅丽莎特意做了 “月饼形状” 的饼干,虽然味道不一样,但传达了心意。
原来 “文化差异” 从来不是 “你不懂我、我不懂你” 的尴尬,而是 “我愿意了解你的习惯,你也愿意试试我的喜好” 的温柔。
03
生活启迪
“海外生存”不只是“闯关打怪”,更是“自我成长”
提起 “在海外生活”,我们总想到 “考驾照、找房子、办社会安全号” 的 “生存挑战”,但李老师的文字里,藏着更多 “自我突破” 的小惊喜。
刚到美国时,她连在银行办卡都要提前查好英文话术;为了考驾照,她把交通规则抄在小本子上,每天等公交时背;第一次独立带美国学生上课,被调皮的孩子反问 “老师,这个词为什么这么翻译”,她紧张得手心冒汗,却还是笑着说 “我们一起查词典好不好”;甚至被学生家长质疑 “你会不会教中文” 时,她没有退缩,而是把教学计划整理成文档,一条一条和家长沟通。
李老师在美国一个人解决了租房、修车、带学生等一堆麻烦事,才发现原来自己比自己想象中更勇敢。因此,“去远方” 的意义,不只是看不一样的风景,更是在陌生的环境里,重新认识那个 “能扛事、不认输” 的自己。
04
生活启迪
“教育”应该“看见每个孩子”
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李老师的记录里,藏着很多让家长和教育者深思的瞬间。
美国小学的开学典礼没有冗长的讲话,而是舞龙舞狮、学生舞蹈,校长认为让孩子觉得上学有趣,比什么都重要;慕容老师教数学时,会让学生用 “自律板” 挡住视线,尊重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有个叫德利分的单亲家庭孩子,总不爱学中文,李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陪他聊 “喜欢的科学课”,慢慢发现他其实是怕 “学不好会让妈妈失望”。
在这里,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个孩子觉得‘我值得被看见’。”不管你是家长,还是单纯好奇 “不同教育模式” 的人,这些细碎的教育故事,都会让你重新思考 “什么是好的教育”。